管樁行業走出“質量預警”陰影
管樁端板是管樁的重要部件之一,處在管樁兩頭,高品質的管樁端板是管樁質量的****。
這幾天,對富陽管樁行業來說可謂是喜訊連連,一是省質監局抽查我市11家管樁生產企業第四季度混凝土管樁產品質量,合格率****。二是本月20日,省質局委托專家對我市管樁行業進行實地檢查考核,解除了我市混凝土管樁產品質量警情預報。這是自二季度省質監局對我市混凝土管樁產品發布質量警情預報后,富陽管樁行業終于走出了“質量預警”的陰影。
戴上“質量預警”帽,企業元氣大傷
我市共有12家管樁企業,年總銷售額為5.3億元,其中9家企業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產品主要銷往本省及江蘇、上海等周邊地區。今年二季度在省級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中,共抽檢12家企業12個批次產品,有11家企業11個批次產品不合格,批次合格率僅為8.33%,主要不合格項為端板厚度不合格。為此,省質監局對我市管樁行業發布了質量警情預報。
質量警情預報在網上及媒體發布后,我市管樁行業的生產和銷售深受影響。浙江海通管樁有限公司辦公室負責人說,公司有四五萬米的管樁合同,在質量警情預報發布后停止了續簽,一些老客戶對公司的產品質量產生懷疑,從而選擇從外地公司進貨,公司一些后續合同因此也受到影響。金鑫管樁、國裕管樁等全市管樁行業銷售形勢直線下滑。
質監幫企業整改,管樁行業日漸復蘇
面對全市管樁業的被動局面,市質監局立即成立整治領導小組,制定了質量整治實施方案。該局調查后發現,致使我市管樁產品抽檢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原材料漲價、管樁產品降價,且企業間為占領市場大打****戰,迫使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采取偷工減料的方法導致的。二是部分企業對產品質量控制不嚴,對產品標準不夠了解。
質監局立即制訂了《富陽市混凝土管樁產品質量整治實施方案》,對抽查不格產品的生產企業進行質量技術管理培訓,使各管樁生產企業提高了質量意識和法制意識。同時,督促企業及時開展整改,從原材料進廠檢驗、生產過程控制、出廠檢驗等加強管理,嚴格把關,并幫助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加強企業質量管理意識。
通過一系列整改措施,管樁行業的質量意思明顯增強,在四季度省質監局再次對我市混凝土管樁產品進行抽查中,合格率****。據悉,目前我市管樁行業銷售市場正日漸復蘇。
問題產品已銷毀,“質量預警”是教訓
此次管樁行業“質量預警”事件,對企業來說****的觸動**是要以質量占領市場、贏得市場。昨天,浙江海通管樁有限公司辦公室負責人接受采訪時如是說。
他說,“質量預警”發布后,公司高層非常重視,立即成立了專門的質量整治領導小組,確定專人配合參加整治工作,并對庫存的端板進行清理,對不符合標準要求的端板作退貨或銷毀處理,同時強化從原材料進廠、生產過程及成品出廠全過程的質量監控,對出廠成品經檢測不合格,全部銷毀處理。目前,企業生產的管樁產品質量更穩定。
他深有感觸地說,企業為降低****競爭市場,片面追求降低成本,產品質量難以****,這**很難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惟有企業提高質量意識,以質量作為企業生存之本,企業才能擺脫困境,走出“質量預警”陰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