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樁順序應遵循盡量減少擠土效應,避免管樁偏位的原則,一般先大后小,先深后淺,先中間后四周;應盡量避免樁機反復行走,擾動地面土層;循行線路經濟合理、送樁、喂樁方便。施工宜采用“重錘低擊”的原則,開始打樁時,落距應較小,入土一定深度,在樁穩定后按要求的落距進行施打,工程樁施工中對有無擠壓情況造成測放樁位偏移,應經常復核。
2、打樁首先將樁機調平使樁架垂直地面,管樁入土前要****定位、對中,樁**位后用卷尺檢查樁位偏移在允許范圍內后方可施打。在打樁過程中,現場測量人員對打樁進行全程監控測量,監控樁的垂直度,其垂直度偏差不超過0.5%。并隨時對樁身進行調整、校正樁的垂直度。當樁頂已到地平面而貫入度未達到設計要求時,采用送樁器進行送樁施工,使其貫入度達到設計要求。
3、合理調配管節長度,盡量避免接樁時樁尖處于或接近硬持力層。每根樁的管樁接頭不宜超過2個;同一承臺樁的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
4、應選擇適宜的樁帽和彈性襯墊。樁帽內徑宜大于樁徑10~20mm,其深度為300~400mm,并應有排氣孔。錘和樁帽之間的錘墊用堅向硬木或鋼絲繩,厚度為150~200mm,樁帽與樁頂之間須嵌入富有彈性和韌性的樁墊,如足夠地厚度的紙墊、膠合板及橡膠制品,以減小樁頭的破損,樁墊錘擊后的厚度宜為120~150mm。當襯砌被打硬或燒焦時,應及時更換。沉樁時,如管樁孔充滿水,應抽干后方可進行錘擊作業。樁身、樁帽、送樁和樁錘應在同一中心線上,防止偏打。錘擊沉樁時宜重錘低擊,開始落距應較小,待入一定深度且樁身穩定后再按要求落距進行。一根樁應一次打入,中途不宜人為停錘,應盡量縮短停錘時間。
5、為防止樁端穿持力層時,樁底端阻力無窮大,打樁錘擊數過多造成樁的疲勞損壞,樁尖制作按照設計要求及相關圖集。
6、當需要送樁或復打時,先檢查管樁內孔是否積水,若有積水,抽去后才能施工。沉樁完畢應保護好高出地面的樁頭及樁孔的處理,做好安全預防工作。
7、裁樁采用專用截樁器,嚴禁使用大錘硬砸、沖撞,嚴禁利用樁機引走推力強行將樁拌斷。
8、管樁施打完后,按《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202-2002進行管樁樁位移檢查。管樁位移要求見《管樁樁位控制允許偏差》。
9、樁基施工完畢工程樁必須在承臺施工前,按照《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2008)及《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106-2003)的要求對樁基施工質量進行檢測,由相關單位按規范和設計要求選取一定數量基樁進行樁身完整性和單樁豎向承載力檢測。 |